宝宝肚子涨拉肚子怎么回事?先弄清常见诱因
很多家长看到宝宝小肚子鼓鼓、一天拉好几次,就慌了神。其实,**“胀”与“泻”往往同时出现**,说明肠道里既有气体又蠕动过快。常见诱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

- 喂养因素:奶粉冲调过浓、辅食突然加量、吃了易产气的红薯或豆类。
- 感染因素: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多伴随发热或呕吐。
- 乳糖不耐受:继发性最常见,腹泻超过三天后肠道乳糖酶被“冲掉”。
- 肠道菌群失衡:抗生素使用后,产气杆菌占上风,肚子鼓鼓还放臭屁。
宝宝腹泻腹胀怎么办?家庭护理四步走
第一步:判断脱水程度
家长常问:“一天拉几次算严重?”关键不在次数,而在**尿量、囟门、唇色**。 轻度脱水:尿量略减、哭时有泪;中度:尿色深黄、囟门稍凹;重度:6小时无尿、眼窝深陷,需立即就医。
第二步:继续喂养,但调整方式
母乳宝宝**坚持按需哺乳**,母乳中的抗体可帮助修复肠道;配方奶宝宝可暂时换成低乳糖或水解配方,每次冲稀10%并少量多餐。已加辅食的,**停掉高纤维、高糖食物**,改喂米汤、苹果泥、胡萝卜泥。
第三步:补液与补锌
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冲调,**每拉一次便后补充50-100 ml**。补锌能缩短病程:6个月以下每天10 mg,6个月以上每天20 mg,连用10-14天。
第四步:缓解胀气的小技巧
- 喂奶后竖抱15分钟,轻拍背部帮助打嗝。
- 顺时针揉腹:以肚脐为中心,手掌根部轻柔打圈,每次5分钟,一天3-4次。
- 温水袋隔衣热敷,温度不超过40℃,避免烫伤。
什么时候必须去医院?家长别硬扛的五个信号
即使护理到位,仍有约15%的患儿需要医疗干预。出现以下情况,**立刻就诊**:
- 大便带血或黏液,呈果酱样。
- 持续高热超过38.5℃,退热药效果差。
- 频繁喷射状呕吐,连水都喂不进去。
- 腹胀进行性加重,触摸宝宝哭吵明显。
- 精神萎靡、嗜睡、四肢冰凉。
医生会做什么检查?家长提前了解不慌张
门诊常见检查包括:

- 大便常规+轮状病毒抗原:10分钟出结果,判断病毒还是细菌。
- 腹部B超:排除肠套叠、肠梗阻。
- 血电解质:重度腹泻需查钠、钾、氯,指导静脉补液。
若怀疑乳糖不耐受,可做**大便还原糖试验**或**尿半乳糖测定**,但通常经验性换用无乳糖奶粉即可。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日常细节决定肠道健康
科学添加辅食
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单一到多样的原则,**每新增一种食物观察3天**,记录排便性状与腹胀情况。
奶具消毒与手卫生
奶瓶、奶嘴每天煮沸消毒;看护人饭前便后、换尿布后用流动水洗手,**至少搓洗20秒**。
合理使用益生菌
选择**鼠李糖乳杆菌GG、布拉氏酵母菌**等循证菌株,在急性腹泻早期使用可缩短病程约一天,剂量参考说明书。
避免滥用抗生素
病毒性腹泻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加重菌群紊乱。**只有血便、高热、脓细胞阳性时才考虑**。

家长最担心的五个高频疑问
Q:腹泻期间可以打疫苗吗?
A:轻症无发热可按时接种;中重度或正在补液治疗,建议推迟一周。
Q:蒙脱石散和益生菌能一起吃吗?
A:间隔2小时,先服蒙脱石散吸附毒素,再补益生菌。
Q:苹果水、焦米汤真的有用吗?
A:苹果煮水含果胶可收敛,焦米汤含炭末能吸附,**可作为辅助**,但不能替代补液盐。
Q:腹泻后多久能转回普通奶粉?
A: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每3天增加1/4原奶粉**,观察大便无泡沫、无酸臭即可。
Q:宝宝体重下降怎么办?
A:急性期掉秤属正常,**一般5-7天恢复**。若两周仍未回到原体重,需评估是否继发乳糖不耐或牛奶蛋白过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