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并不算发烧,但需结合测量部位、精神状态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不同部位测出的体温差异大?
新手爸妈常把耳温枪、额温枪、腋温计混用,结果数值忽高忽低。其实,**不同部位正常范围本身就不同**:
- 腋温:36.0℃~37.2℃
- 肛温:36.5℃~37.9℃
- 耳温:36.4℃~38.0℃
- 额温:36.1℃~37.5℃
如果腋温37.3℃,确实已接近上限;但若肛温37.3℃,仍在安全区间。
一天之中体温波动有多大?
五个月的宝宝**昼夜节律尚未成熟**,清晨最低,傍晚最高,波动可达0.5℃。所以:
- 下午测到37.4℃,先别慌,半小时后复测。
- 吃奶、哭闹、包裹过厚都会短暂升高0.3℃~0.6℃。**等宝宝安静20分钟再量**。
37.3℃到底要不要去医院?
自问:除了体温,还出现以下情况吗?
- 吃奶量下降超过平时三分之一
- 持续嗜睡或异常烦躁
- 呼吸频率>50次/分
- 皮肤出现瘀点或苍白发花
若**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即使体温未达38℃,也建议就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家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1. 工具选择
优先电子腋温计;耳温枪需对准鼓膜,**不适合耳道狭窄的小婴儿**。
2. 操作细节
- 擦干腋下汗液,避免蒸发降温。
- 体温计尖端完全夹紧,**读数时间≥3分钟**。
- 连续测两次,取高值。
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
五个月的宝宝退烧药选择有限,**对乙酰氨基酚是唯一推荐**,但必须满足:
- 腋温≥38.2℃或明显不适。
- 体重≥5kg。
- 两次用药间隔≥4小时,24小时内≤4次。
低于38℃时,可尝试:
- 解开包被,**室温保持24℃~26℃**。
- 温水擦拭颈部、腹股沟,避开胸口与脚心。
- 少量多次喂母乳,防止脱水。
容易被忽视的“假性发热”
以下情况会让体温计“虚高”:
- 长牙期牙龈充血,局部炎症可使体温升至37.5℃左右。
- 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低热是免疫反应**。
- 穿盖过多导致“捂热综合征”,体温甚至可达38℃以上。
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后,再评估是否真正发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时候必须立刻就医?
出现以下任一表现,**不要等待**:
- 三个月内婴儿体温≥38℃。
- 抽搐、尖叫哭或前囟门隆起。
- 皮肤瘀斑迅速扩大。
- 尿量明显减少(<6次/天)。
长期监测体温的实用技巧
建议固定每天上午10点、下午4点、晚上9点各测一次,记录在手机备忘录。连续三天曲线平稳,就能掌握宝宝的**个人基线温度**。以后一旦偏离0.5℃以上,可早期发现异常。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