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同意刘蓬旭、张一丁调整专业的公示[10/27]
- · 关于2020年辅修学生选课的通知[10/27]
- · 全校教师为2020级新生上好第一堂课的倡议书[10/24]
- · 关于开展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的通知[10/24]
- · 关于统计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实验课课程安排的通知[10/24]
- · 关于2020级新生课表查询的通知[10/23]
- · 关于组织参加2020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的通知[10/21]
- · 关于申报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通知[10/21]
1986-2015年四川省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适应机插栽培的演进分析
作者: 刘琦 周伟 任万军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产量构成因素 机插栽培 适应性
摘要:[目的]对1986—2015年由四川育种单位选育并通过四川省和农业部审定的总计436个杂交籼稻品种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产量构成因素演进与适应机插栽培的趋势,为今后四川杂交籼稻品种培育、栽培技术优化创新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来源于国家水稻数据中心的品种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和机插适应性的演进特点. [结果]近30年通过审定的四川杂交籼稻品种产量随年份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缓慢,增产幅度多为4%~6%,高产或超高产的品种少.年际间波动幅度大,其中共有12年未达平均值,2009年后波动减缓.每穗颖花数、千粒重、穗长、生育期随年份递进有所提高,而有效穗、结实率表现为下降趋势.以早熟高产为适宜机插,以迟熟高产为次适宜机插作为机插适应性筛选标准,筛选出适宜和次适宜机插的品种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并呈快速增加的趋势.[结论]四川杂交籼稻品种的演进趋势是大穗、高产,适应机插的能力越来越强,但需提高结实率,缩短生育期.
上一篇: 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盐渍型水稻土铁形态的影响
下一篇: 基于双单倍体群体的小麦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