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须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是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动物科学、生物学、林学、 ...

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盐渍型水稻土铁形态的影响

作者: 关连珠 潘林林 张昀 高晓丹 张广才 姜雪楠 张婷 赵雅 叶超

关键词: 生物炭 稻草还田 水溶态铁 弱酸态铁 可还原态铁 残渣态铁

摘要:[目的]探讨适合北方地区的稻草合理还田方式.[方法]采用室内淹水培养方法,研究添加等碳的腐熟稻草(F)、直还稻草(Z)、稻草生物炭(S)等处理对滨海盐渍型水稻土铁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在培养0~180 d中,F、Z处理土壤水溶态铁含量随培养时间呈现先降低再增高后降低的变化;各处理土壤的弱酸态铁含量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加、残渣态铁含量随培养时间先增加后减少.培养90 d后,F、Z和S处理使土壤可还原态铁含量显著高于CK,且Z>F>S.培养180 d后,各处理土壤的水溶性铁和弱酸态铁含量显著高于CK,而残渣态铁含量均显著低于CK;土壤水溶性铁含量大小依次为:Z>S>F;土壤弱酸态铁含量大小依次为:Z>F>S.[结论]此试验条件下,不同稻草添加方式使滨海盐渍型水稻土的残渣态铁向水溶态铁和弱酸态铁转化,Z处理比S和F处理的增加幅度更大.


上一篇: 不同玉米品种对镉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下一篇: 1986-2015年四川省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适应机插栽培的演进分析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邮政编码:110161
公网安备511810004号